两旁古木参天,眼前的岩洞一片幽黑,阵阵寒气袭来,让人脊背发凉。这是坐落贵州绥阳的一处森林窟窿,刘杰现已是第6次来。如深渊般的黑洞,关于早已身经百战的他来说,是再了解不过的科研阵地。
亮灯,进洞。洞内温度比外面低了十来度,光线简直透不进来。往里走几步,刘杰和学生们拿出毛笔、试管、网兜,开端作业。为了找蜘蛛,以站立的视角蜻蜓点水不或许发现,有必要俯下身子和蜘蛛一个高度,“十分十分细心地调查”,人要简直趴在地面上,匍匐前进。
刘杰在狭小的山洞缝隙中找蜘蛛。
忽然,他们在一处石头缝隙中看到一张完好蜘蛛网。刘杰聚精会神,两分钟之后,果然有一只小小的棕色蜘蛛呈现。他灵敏用右手拿毛笔轻扫,左手拿着试管“堵路”,小蜘蛛顺势爬入管中。
自2003年正式开端蜘蛛研讨范畴,刘杰已与这种大则巴掌宽,小则1—2毫米的生物朝夕相处20年。经过多年研讨,刘杰团队宣布了相关的科研论文50余篇,发现蜘蛛新种200余个,已是国内闻名蜘蛛研讨团队。
趴在动物粪便里找蜘蛛
与飞禽走兽“共眠”
刘杰(左)和师生在贵州山洞中寻觅蜘蛛。
刘杰是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,在湖大读完本科后保研,受导师陈建教授影响,走上蜘蛛研讨之路。之后,他到我国科学院动物研讨所读博,师从闻名蜘蛛分类学专家李枢强研讨员。结业后回湖大任教。
研讨蜘蛛就要去蜘蛛日子的当地。刘杰团队首要研讨方向为蜘蛛分类及分子系统学,寻觅新的蜘蛛品种,是他们作业的一大要点。这些年,刘杰的许多时刻花在了户外调查上,他和团队走遍海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多个省份,在原始森林、高山窟窿搜集标本,常常一待便是一个月。
刘杰在试验室做蜘蛛试验。记者肖僖 摄
窟窿是恒温、恒湿、恒黑的极点环境,是研讨动物环境适应性特征演化的天然试验室,终年日子在这样的极点环境里,蜘蛛们会有什么样的特别行为以及生理特征,或许对相关研讨有所启示。这几年,他们深化不同的山洞“寻蛛”。
在洞里做研讨,“要让自己像动物相同”。地上满是蝙蝠等动物的粪便,他们也顾不上,一趴便是几个小时。会不会常常守空?刘杰说,那是常常的。守几十分钟没看到也是常事,只能在地上渐渐爬,渐渐看,等候机会。
为深化研讨窟窿蜘蛛昼夜节律的窟窿适应性,他们一组住在山洞中,一组人住在山下的农户家,每天往复送物资。上一年暑假,团队在贵州山区行进两三个星期,每个山洞住两天,每隔4小时记载一批数据,调查蜘蛛的活动节律。“一到晚上可影响了。山公、飞狐、老鼠,各式各样的动物在帐子外嬉闹。”刘杰的硕士生王金辉回想起户外科考时说。
以为是夜行蛛的眼睛反光
过来的却是蝙蝠、飞狐
刘杰团队在贵州山洞中寻觅蜘蛛。
本年2月27日,刘杰团队再次获得重大突破,他们以《国际拟遁蛛属蜘蛛分类学研讨》为题,于2月17日宣布于分类学期刊《Megataxa》。全文共304页,包括有判定图版282张、散布地图6幅。此次整理宣布的99个拟遁蛛属新种,直接将该属由巨蟹蛛科第三大属变为该科第一大属,蜘蛛目第十二大属。
这项研讨进行了8年。从2014年开端,团队师生在全国各地搜集该属蜘蛛样本,并发现在喜马拉雅山及其邻近区域如高黎贡山等,搜集到的拟遁蛛属新种十分多。
“拟遁蛛首要日子在2000米~3000米海进步的高寒山地,尤其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邻近区域品种特别多。咱们去过西藏的唐古拉山、墨脱,爬过高黎贡山、黄山、庐山、武夷山,最高海拔到达5000多米。”
由于该属蜘蛛是一类广泛散布于高海拔区域的夜行性蜘蛛,刘杰和团队一般是黄昏上山,等天亮之后,边走边找,常常在山上作业到深夜一两点。
“蜘蛛的眼睛会反光,咱们先广泛‘扫描’,看到可疑亮光后再渐渐接近。”刘杰说,当然,眼睛会反光的不只要蜘蛛,“还有蚂蟥、蝙蝠,尤其是蛇。被蚂蟥咬现已习惯了,但假如发现这一带有蛇的踪迹,咱们会尽量避开在该区域搜集。”
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邻近的横断山脉找到的拟遁蛛新种超越50余种。“咱们以为这是不寻常的,所以联络德国终年研讨巨蟹蛛科的彼得·雅格(Peter Jäger)博士,该属蜘蛛在我国的物种多样性之高,引起了他极大的爱好。”为此,彼得博士为团队给予大力支持,把自己试验室积累的一切标本寄给刘杰。他们也合力搜集借阅国内外相关博物馆的该属蜘蛛标本,终究历时8年完成了这项研讨,为该属蜘蛛的经典分类学、分子系统学和物种多样性维护奠定坚实的根底。
被蜘蛛咬得血流不止,“还不是活得好好的”
刘杰团队在贵州山洞中寻觅蜘蛛。
2月28日,记者在湖北大学动物行为生态学与进化中心蜘蛛标本馆看到,鳞次栉比的玻璃器皿里,用酒精浸泡着数万种蜘蛛样本。而在标本室的另一边,是蜘蛛养殖室,在一个个小试管中,不同巨细的蜘蛛“优哉游哉”,织网捕食。
提起蜘蛛,许多人会“丧魂落魄”,刘杰却说这是人类对蜘蛛的误解。研讨蜘蛛会常常被咬吗?蜘蛛毒性大吗?刘杰笑着说,每天和蜘蛛打交道,被咬是常事,但蜘蛛并不如咱们一般以为的毒性巨大。“它们的方针是小型昆虫,一般是经过头胸部前端的螯肢刺破皮肤,打针毒液,麻木昆虫。关于人类而言,毒液浓度能够忽略不计。”即使是捕鸟蛛那样的大蜘蛛,其毒性对人也是微乎其微。
刘杰(左)和学生在标本室取样本。记者肖僖 摄
“一般咱们最惧怕的黑寡妇,它的属里有近30个种,也只要几种有剧毒,现在在我国还没有发现。”他说,黑寡妇之所以叫这姓名,并非由于它毒性大,首要是雌蛛在交配时会把雄蛛吃掉。
刘杰被蜘蛛咬过不少次,比起毒汁,更疼的其实是破皮。“咱们研讨的巨蟹蛛科,在蜘蛛中归于体型比较大的品种,部分品种步足彻底扩展乃至比咱们的手掌还要大,这类蜘蛛反常灵敏,很难捕捉。”他回想,在云南西双版纳科考时,常遇这类大个别的巨蟹蛛,为了进步捕捉成功率,确保蜘蛛标本的完好,只能徒手捕捉。通常将手掌拱起来,灵敏而温顺的扣下盖住蜘蛛。此刻蜘蛛会抵挡逃生,用螯肢拼命刺咬,常常咬得手掌鲜血直流。跟着蜘蛛不断挣扎,螯肢越刺越深,引发剧烈刺痛。“但即便是这样,也没有多大的毒性。”刘杰说。
研讨蜘蛛很孤寂但很有用
刘杰在湖北大学蜘蛛标本室。记者肖僖 摄
假如地球上没有蜘蛛,估量也会没有人类。蜘蛛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里品种最多、数量最大的一类害虫天敌,它为保持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安稳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效果。刘杰说:“2017年有文章报导,地球上的蜘蛛每年所捕食的猎物量,跟海洋里边的鲸鱼捕食的猎物量是适当的,它在保持地球生态系统安稳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效果。”此外,蛛丝、蛛毒也是蜘蛛身上的二宝,具有极大的使用开发远景。
“国家要求咱们强根底研讨,从源头和底层处理要害技术问题。蜘蛛分类学正是一个需求耐得住孤寂的根底学科,也对当时蜘蛛物种多样性维护起着重要的支撑效果。”刘杰说,尽管蜘蛛的品种十分多,但有些品种,他们前几年去找的时分还许多,近一两年再去或许一只都找不到了。“咱们的尽力还有一层含义,期望在它们消失前,让人类知道它们从前来过。”
这几年,刘杰团队不断拓展蜘蛛研讨范畴,如展开窟窿蜘蛛的窟窿适应性演化机制方面的研讨,尝试以窟窿蜘蛛昼夜节律的损失机制研讨,为人类失眠供给一些参阅,以窟窿蜘蛛的表皮抗旱才能退化,为将来的农田害虫生物防治供给新的视角等。(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吴珊)
相关链接
喜马拉雅山找到99种“新蜘蛛”
http://m.app.dawuhanapp.com/p/20282485.html
【修改:邓腊秀】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使用商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